。

「中国红魔说」格林伍德是如何成为“青木”的?

星期二 07 十二月 2021 09:09

梅森·格林伍德在中国有一个近乎完美的昵称——“青木”。当球迷和媒体广泛使用这个名字,你是否曾经想过,究竟是谁让格林伍德成为了“青木”?本期《中国红魔说》将揭晓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热衷于钻研曼联青训的中国红魔——Archer。

关注青训=转会窗口全年开放

与许多红魔一样,Archer当年也是被曼联华丽的球风所吸引,而另一个促使他关注红魔的因素是球队阵中有一位他喜欢的球员——范尼。从橙衣军团的拥趸到成为红魔死忠绝非一蹴而就。转折点发生在2002-03赛季,当赛季联赛第33轮,曼联在客场6-2完胜纽卡斯尔联,范尼打入了球队最后一球,而斯科尔斯则上演了帽子戏法。正是这场比赛彻底激发了Archer的红魔属性,自那以后,关注曼联也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了解曼联各方面资讯的过程中,Archer也接触到了一些球队青训小将的内容。2006-07赛季,他对曼联青训营的马蒂·詹姆斯和“小鹰”伊格尔斯颇有兴趣,还写过一篇专门介绍他俩的帖子。现在回忆起来,Archer将这段经历称为他成为青训关注者的启蒙期。

2009年10月,16岁的保罗·博格巴从勒阿弗尔加盟曼联。即便那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将,但这笔签约当时在国内也掀起了热议。在对博格巴进行“背调”的过程中,Archer对曼联青训的“钻研”也愈加深入。

不过在他看来,最初关注曼联青训的动机略显搞笑:“球迷们都会对在转会窗口新签下的球员感兴趣,但一年有效的转会窗口只有四个月,那如何让一年十二个月都变成“转会窗口”?如果你关注曼联青训,就会发现总有新人冒出来被提拔至一线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等同于球队又完成一笔‘签约’。”

2010年,Archer前往曼彻斯特留学,这也为他进一步了解曼联青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恰恰是在2010-11赛季,曼联U18在青年足总杯决赛中击败谢菲联U18夺得冠军,这也是曼联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青年足总杯冠军。那支冠军队伍中有多位球员后来在一线队有过登场,目前还有两人留在一线队:一个是保罗·博格巴,另一个则是杰西·林加德。值得一提的是,那年青年足总杯决赛,双方两回合交锋的第一个进球也正是由林加德打进。

与林加德不同的是,博格巴曾中途离开球队。在亚平宁半岛历练成世界最佳中场之一后,他在2016年以破纪录的转会费回归曼联。谈及博格巴的这段经历时,Archer坦言:“当时的心情是挺复杂的,当然我也能理解博格巴当时即便留在队中,可能短时间内也很难在一线队立足。2016年宣布回归时,我确实也挺高兴,但内心也有些忐忑。他绝对是有实力的球员,但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

寒风中现场观战青训比赛 

想要直观地了解曼联青训球员,去现场看球是最好的方式。在英国留学期间,Archer曾多次冒着路途遥远和天气寒冷的考验,前往距离曼彻斯特市中心16公里外的莫斯巷球场(Moss Lane)观看梯队的比赛。预备队的比赛大多在晚上进行,夜间低温外加曼市多雨的气候,在场边看球会领略到刺骨的寒风,有时Archer就会不自觉地在看球的同时在场边原地蹦跳起来。

不过,每年曼联梯队都会有比赛安排在老特拉福德进行,他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场是2012-13赛季U21联赛的一场双红会:“那场比赛有好多人来现场看球,还让我挺意外的一点是当时已经在利物浦一线队立足的谢尔维也首发了,还打进了一球。记得下半场詹姆斯·威尔逊造了对方一个乌龙,最后双方打成平手。”

在众多红魔青训球员中,Archer最喜欢的球员是马兹·达利(Mats Møller Dæhli),大家还记得这名挪威球员吗?效力曼联青训期间,他曾在2011-12赛季赢得吉米·墨菲年度最佳青年球员奖。后来他追随索尔斯克亚来到莫尔德和卡迪夫城,如今26岁的达利效力于德乙的纽伦堡。

提起达利,Archer还回忆起一件趣事:“有一次我专程去卡迪夫看他比赛,结果那场比赛他没有上场。赛后我倒是碰到了当时的卡迪夫主帅索尔斯克亚,还跟他合了影。”

如今Archer仍会关注着达利在俱乐部和国家队的比赛,此外他也关注着其他曼联青训们四处闯荡的动态:“无论他们现在在哪里闯荡,都曾经是红魔的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满足感的事情。”

“现在安赫尔·戈麦斯在法甲卫冕冠军里尔效力,这个赛季在欧冠赛场也有过登场。普伊格马尔和拉马扎尼现在在西乙的阿尔梅里亚担任主力。这些在主流联赛效力的球员,我多多少少都会继续关注着。还有些在低级别联赛闯荡的关注渠道可能就没有这么多了,比如卡勒姆·格里宾,他最近在英格兰第七别联赛复出了,在首秀中还送出了一次助攻。”

 “青木”命名者

 你是从梅森·格林伍德几岁时开始关注他的?对于这个问题,Archer会告诉你:13岁。

“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国内第一个知道梅森·格林伍德的人。当年他只有13岁,我就关注到他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很多训练视频和比赛集锦,其中有一段他连续换脚主罚任意球破门的片段挺让我惊艳的。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他双脚能力均衡,无逆足。”

国内的红魔说起梅森·格林伍德,会亲切地称他为“青木”。你知道吗,这个名字也正是由Archer独创:“当时美剧《纸牌屋》的主角叫Underwood,被很多国内追剧人戏称为’下木’。我就借鉴了过来,不过Greenwood直译成‘绿木’有点怪,于是就改成了听上去更文艺的‘青木’。当然,这个名字后来广泛流传,还是因为他自己争气。”

“说实话,我倒是没料想到他能这么快在一线队立足。希望他能继续保持谦逊,继续稳步进步。如果要给他设立一个目标的话,我希望他在未来能够争取成为队史射手王。”

青训是一种文化传承

曼联有一项令人非常骄傲的纪录:自1937年起,曼联已经连续84年、在超过4000场的比赛大名单中至少安排一位青训球员。这项纪录是由一位当地的红魔球迷托尼·帕克(Tony Park)统计发现的,他还为此出版过一本叫做《曼联之子(Sons of United)》的书籍。为了写成这本书,他曾奔波于曼彻斯特的图书馆间,翻阅一些上世纪的旧报纸,找到曼联每一年梯队的名单,一场一场比赛去核对。

对于这位热爱青训的老球迷,Archer的内心充满敬意:“我真的挺敬佩帕克大叔的。他也是用业余时间去做这些事,多年来始终如一,最终还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爵爷退休后,在他的自传签售会上,帕克还送了爵爷一本《曼联之子》。”

即便最后能真正在一线队立足的青训球员少之又少,但青训是一支球队的根基,对于青训系统的建设对于一家足球俱乐部来说非常重要。在Archer看来,青训早已植入曼联的DNA:“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无论俱乐部处于哪个时期,谁担任主教练,青训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说实话我真的很感激索尔斯克亚,他曾担任预备队的主教练,后来又在俱乐部处于动荡的时期将球队拉回正轨,并且在此期间延续了曼联的传统,给予许多青训小将在一线队完成首秀的机会。”

接下来,德国人拉尔夫·朗尼克将担任曼联的临时主帅。在他曾经工作过的俱乐部中,有多家俱乐部都是以青训著称的,他也挖掘出了许多极具天赋的小将。Archer认为在朗尼克上任后,由于赛程密集、成绩压力较大,短期内青训小将们可能无法得到太多的机会,但他期待着这位教父级的人物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对曼联青训的发展施以积极的影响。

“现在青年队还是有不少有看点的球员,比如汉尼拔·梅吉布里。加盟曼联前,他在法国国内其实已经小有名气,是现代足球少见的中场球员类型。还有左右两个边后卫位置上的阿尔瓦罗·费尔南德斯和莱尔德(目前租借效力斯旺西),他们都是很现代的边后卫,我很期待他俩的发展。”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国内红魔而言,即便���在当下这个网络信息极其发达的年代,能够接触曼联青训的信息渠道依然相对较少。Archer也明白其中的缘由:“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小众话题,话题性不足,社交属性也差了点。但现在,我会和一些朋友一起做一些曼联青训相关内容的播客,也会给一些青训博主提供信息和建议。我是一个很普通的曼联球迷,但我希望自己也能扮演一个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带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曼联青训,去解读曼联这家俱乐部根深蒂固的一种文化。”